首页
资讯动态
旅游推荐
特色攻略
闽南文化
全站
魔方导航
资讯
旅游
美食
住宿
购物
活动
文化
更多
政策资讯
我市2025年“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启动
漳州市中国女排精神展示馆展览入围“全国十大精品展”终评
2025上半年漳州市“四普”业务培训班成功举办
2025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召开
1983.82万人次、247.09亿元,漳州一季度文旅经济开局喜人!
景区推荐
趁春光正好,微风不燥,去海边享受自然的美好!
国家3A级旅游景区——漳州市博物馆
3A景区
2023/01/11
国家3A级旅游景区——长泰文庙景区
3A景区
2023/01/11
漳州美食
馋哭了!东山岛的夜晚,原来有这么多好吃的!
图|东山网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东山岛的夜宵江湖就像一颗颗被点亮的明珠在小岛的各个角落鲜活起来各种热辣生猛的海鲜大排档正吱吱冒油的烤串......东山岛的夜宵总是琳琅满目且花样百出今天,让我们走进东山岛去探一探这片夜宵江湖细数东山岛那些美味夜宵吧!1 海鲜类夜宵海鲜排档图|东山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微博@晖鸿农业、网络一提起东山人的夜宵首先跳出来的就是海鲜排档海岛的原材料新鲜随意找一家都是新鲜好...
【诏安味觉记忆】清明粿:悠悠艾香裹挟着千年传承
清明粿(艾草粿),因形似乌龟,也称乌龟粿。每当清明时节来临,诏安的大街小巷便弥漫着清明粿独特的清香。这缕萦绕心间的草木芬芳,不仅是味蕾的邀约,更化作游子心中最柔软的乡愁,让每个离家的诏安人,都能循着这熟悉的味道,找到归途的方向。来源 | 小红书“新*颖*泡*沫”藏在粿里的文化密码在整个农历三月中,祭祖扫墓是诏安重要活动,而乌龟粿则是祭祀中不可或缺的供品。清修《诏安县志》对清明节俗的记载中,也...
【诏安味觉记忆】麦熟:咬一口,吃下整个春意盎然!
立夏将至,诏安的街巷开始弥漫着新麦的清香。铁板上的薄饼皮滋滋作响,师傅手腕轻转,面糊在炙热的鏊子上绽开一朵透明的云——这便是"麦熟"的序幕,一场延续百年的农耕仪式。供图 | 沈俊炳一张饼皮里的千年功夫诏安人深谙"至味在简"的智慧。"麦熟"的魂灵,全在那张薄可透光却韧而不破的饼皮上。老师傅五指翻飞,面团在鏊面一抹一揭,瞬间凝成带着麦穗纹理的素笺,这是现代机械永远无法复制的指尖艺术。供图 | 沈...
出圈啦!漳浦河豚“游”上央视
近日,央视《中国美食大会》福建篇在总台央视财经频道(CCTV-2)央视频、央视网同步启播来自福建省的24位美食制作者带着当地经典美食依次亮相漳浦东坂村党支部书记戴庆阳以一道奶汤与红烧双味的“鸳鸯河豚”惊艳登场这道顶级河豚料理不仅展现了“百鱼之王”的独特魅力更通过双烹技法解锁了河豚的多重风味层次漳浦特色美食:河豚在漳浦佛昙镇东坂村上万亩规模化河豚生态立体养殖基地鳞次栉比这些萌鱼经过科学驯化与生...
东山美食惊艳亮相央视《中国美食大会》!
近日,央视《中国美食大会》福建篇在总台央视财经频道(CCTV-2)央视频、央视网同步启播来自福建省的24位美食制作者先后为大家献上了当地经典美食其中,东山美食惊艳亮相央视这档美食文化节目!东山大厨黄中升献上鸡汤汆沙虫这道东山岛地道好味以独特的技法和鲜美的滋味获得了众人的好评▲指路35:11分看东山美食展示环节主持人高博更是评价“感觉一碗沙虫,可以把我们带到东山岛的沙滩边了”这个东山美食你吃过...
闽南文化
龙海非遗|闽南米浆花生制作技艺
闽南米浆花生制作技艺—保护单位:正富利食品(漳州市龙海)有限公司闽南米浆花生制作技艺于2025年列入漳州市第十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据《龙海县志》记载:“民国时期,龙溪、海澄酥脆食品四十余种。”经原龙海县糕饼厂老师傅证实,上述酥脆食品就包含米浆花生。闽南米浆花生制作技艺第一代传承人陈文十几岁外出在一个台湾人开办的糕饼作坊边打工边学艺,掌握了手工制作鱼皮花生等手艺后回家乡自办糕饼作坊...
龙海非遗|石码五香制作技艺
石码五香制作技艺保护单位:龙海石码常常满烧腊饭店五香卷是闽南、台湾的传统特色小吃,尤其以石码五香最具特色。据《漳台传统民俗》记载:五香卷俗称“五香”,以五花肉碎、葱碎、茡荠碎、虾皮等原料配以五香(茴香、大料等五种调味香料)粉、白糖、鱼露,加薯粉与水搅成糊状,用豆腐皮卷成长四五寸的圆条在油中炸至金黄。从清末开始,张氏族人张永顺(第一代)便在石码大码头一带经营五香生意,之后将技艺传给第二代张西令...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公布!漳州4人入选→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网站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强调要积极培养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涌现出一大批德艺双馨、技艺精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典型代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龙海非遗|江东鲈鱼宴制作技艺
江东鲈鱼宴制作技艺保护单位:龙海榜山一品鲈鱼饭店江东鲈鱼宴制作技艺于2022年列入漳州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鲈鱼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具有深刻的含义。范仲淹曾为它写诗:“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鲈鱼营养价值很高,李时珍说它能“益肝肾,安胎补中,作脍尤佳。”据《海澄风物》记载,江东鲈鱼由松江引进而来。早时有个漳州人高东溪,官居江苏省松江道。松江特产鲈鱼名闻远近。一次,高东溪带着母亲从...
破圈路上,漳州非遗的变与不变
石亭塘边高跷队在古城表演。郑文典 摄不少青少年在高跷体验站体验踩高跷的乐趣。郑文典 摄在“MUA 吉文创”摊位,摊主正在教游客如何玩“发粿”毛绒玩具。郑文典 摄作为旅游伴手礼,漳州古城的毛绒麻糍火出圈,2月就卖了800只左右;石亭(塘边)高跷也不遑多让,开春至今网络视频播放量突破30多万次……漳州各大文化地标活动精彩纷呈。年初以来,漳州共举办600多场非遗元素满满的文旅活动,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从“屋顶”到“案头”——诏安剪瓷雕的时尚表达
剪瓷雕作品展示 饶超毅 摄沈锡仁挑选创作所需的瓷器部件 沈昊鹏 摄诏安第二实验小学的学生体验非遗剪瓷雕 饶超毅 摄沈锡仁创作的剪瓷雕作品《北宋名将“焦赞”》获第五届福建省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大赛金奖 沈昊鹏 摄诏安县剪瓷雕沈氏艺圃文德祖祠文化艺术馆 沈昊鹏 摄剪瓷雕脸谱 饶超毅 摄水仙花新图案设计 饶超毅 摄剪切瓷片形状 饶超毅 摄在闽南红砖古厝的飞檐翘角间,一抹历经百年风雨仍明艳如初的色彩正讲...
对话百年时空,探秘华安东溪窑
华安东溪窑的窑业成就(一)白釉米色器华安东溪窑址遗迹遗物分布范围约10平方公里,规模宏大,生产年代基本在明清延及民国时期,近五百年之久。产品品类丰富,形制纹饰繁多,基本可划分为白釉米色器、青花器和其他品种三大类型。白釉米色器,产品胎体呈现灰白、浅灰、淡黄、灰褐、黄褐诸色,瓷土淘洗提炼加工不是很精细,胎体呈少量细砂等杂质或有微小孔隙。年代较早者烧成火候较高质地坚硬厚实,年代较晚者烧成火候较低质...
六角弦乐器制作技艺
六角弦乐器制作技艺于2020年列入漳州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六角弦乐器是在京二胡基础上改进而成的一种戏曲演奏乐器。《龙海县志》记载,京剧“清道光年间传入,同治期间海澄秋租社第一个组织北馆(京剧清唱)碧云轩”。早在一百多年前,京二胡已随京剧进入闽南一带。后经模仿改进命名为“六角弦”乐器,是芗剧(歌仔戏)主要演奏乐器。六角弦乐器制作运用于闽南戏曲演奏历史悠久。据《邵江海口述歌仔戏...
林仁凤:一刀破千竹 匠心护传承
篾条裁就如丝线,匠作编成胜桂芝。竹编制作技艺是民间传统工艺的精华,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然而,随着科技发展,手工制作的竹制品逐渐淡出大众视野,竹编技艺传承也岌岌可危。去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制定并出台《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到2025年,要初步建立中国的“以竹代塑”产业体系,这也为我国竹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在漳州长泰,有这样一位手艺人,仍旧坚守手工竹编技...
秘方,也在漳州人手里
图片来源网络漳州八宝印泥自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创制以来,至今已有350年的历史,是闻名中外的“漳州三宝”之一。具有色泽鲜艳、气味芬芳、经久弥新等特点,享有“印纸则桃花欲笑,钤朱而墨韵增辉”的美誉,素有“文房五宝”之称。1993年12月,漳州八宝印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认证为“中华老字号”。2008年6月,“印泥制作技艺(漳州八宝印泥)”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漳州90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漆”彩世界~
近日,李子柒复出的首条视频展示了中国漆艺,这门古老的技艺也因此受到全网关注。在漳州东山,漆艺经久流传。黄金漆画,俗称“溜金画”,是东山岛寺庙建筑、家具装饰中的一种传统手工漆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漳州市级东山黄金漆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若青,将传统漆画与当代艺术观念结合,传承非遗漆画手艺的同时,也传递着果敢坚毅的女性力量,在漆艺传承中实现自我价值,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漆”彩世界~记者在刘若青的家...
高坑张圣君信俗
高坑张圣君信俗于2013年列入漳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张圣君,或称法主公、张圣者、法天圣者。永泰月州人氏,张姓,名圣,又名慈观。史载,南宋绍兴九年,张圣君出生在永泰县嵩口镇。张圣君十六岁遇仙人点化入道,脱俗出家,云游四方,行医治病,广施神法,扶正祛邪,驱妖斩魔,除害灭祸,扬善惩恶,解民困厄,救民于水火,为世代民众所崇拜敬仰。张圣君拜师龙树医王,传授五雷天心法,赐得七星剑。又...
龙海非遗|西头蔡妈夫人信俗
西头蔡妈夫人信俗(保护单位:龙海榜山镇平宁村西头社老人协会)西头蔡妈夫人信俗于2011年列入龙海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据云霄《蔡氏族谱》载:蔡妈夫人是开漳圣王陈元光之父陈政的奶娘蔡氏,蔡氏对陈政、陈敷、陈敏三兄弟少时成长,做了无微不至的照料和抚养,艰辛育儿、呵护关爱和无私的奉献。唐初,陈政、陈元光奉旨携眷入闽(所有将士有家眷的都随军),平靖“闽南啸乱”,建立漳州郡,是为开漳圣王...
龙海非遗|闽筝演奏技艺
闽筝演奏技艺—保护单位:龙海市晨晖文化传播中心闽筝演奏技艺于2020年列入龙海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绵绵古筝韵,悠悠中华情。闽筝(福建筝),是中国古筝九大流派之一。公元四、五世纪,中原古筝音乐伴随中原人士的南迁传入福建,特别是唐陈元光父子府军南下平乱,将士远离家乡,常常相聚以筝寄托乡愁,从而逐渐在八闽广泛流行。“管弦喧夜千秋岁,罗绮填街百和香。”璀璨瑰丽的中原筝乐文化,在与当地...
龙海非遗|闽台抢孤习俗
闽台抢孤习俗—保护单位:龙海闽南抢孤习俗文化交流协会闽台抢孤习俗于2017年列入福建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闽台抢孤习俗”所在地漳州市龙海区隆教畲族乡红星村大社自然村。抢孤在明、清期间就广泛流传。自明朝初年先祖举办王醮仪式抢孤活动以来,传承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泉州府志 风俗》、 清道光《厦门志 岁时》及《漳浦县志 民俗》都有抢孤的记载。此习俗目前在闽南地区传承和...
龙海非遗|闽南传统螺旋藻井营造技艺
闽南传统螺旋藻井营造技艺保护单位漳州市立艺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闽南传统螺旋藻井营造技艺于2022年列入漳州市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闽南传统螺旋藻井的营造和应用历史悠久。据《漳州府志》卷之四十古迹,有关于宫庙建造的诸多记载,宫庙建造兴于宋时期,经权威部门考究漳州地区现存最早的螺旋藻井为华安县南山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由此可见藻井营造技艺在闽南地区传承已久。闽南传统螺旋藻井营造技...
漳州非遗丨一针一线,勾勒芳华
漳绣之巧,几过苏杭根根分明的金丝银线之下勾勒出了老漳州人的多彩芳华……以针代笔小小漳绣,大有天地图|公众号:漳州文旅一双巧手数团金葱线便是手艺人的法宝图|公众号:旭盛线业有限公司、遇见漳绣穿针引线平绣、过桥、叠鳞……70余种绣法层次分明,栩栩如生图|公众号:漳州非遗以针织网,以线晕色构图新颖的半浮雕效果镶色合理,接色顺和有的飞上罗衣,点缀岁时节俗有的落入庙宇,成为漳州文化的守护神图|公众号:...
龙海非遗|闽南传统螺旋藻井营造技艺
闽南传统螺旋藻井营造技艺—保护单位漳州市立艺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闽南传统螺旋藻井营造技艺于2022年列入漳州市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闽南传统螺旋藻井的营造和应用历史悠久。据《漳州府志》卷之四十古迹,有关于宫庙建造的诸多记载,宫庙建造兴于宋时期,经权威部门考究漳州地区现存最早的螺旋藻井为华安县南山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由此可见藻井营造技艺在闽南地区传承已久。闽南传统螺旋藻井营造...
龙海非遗|戏剧头盔制作技艺
戏剧头盔制作技艺—保护单位:龙海市榜山神品工艺加工场戏曲头盔制作技艺于2020年列入漳州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戏曲头盔是中国传统戏剧演员扮演人物时头部所戴道具。明代曲学家王骥德之《曲律·论部色第三十七》载:“尝见元剧本,有于卷首列所用部色名目,并署其冠服、器械,曰某人冠某冠、服某衣、执某器,最详。然其所谓冠服、器械名色,今皆不可复识矣。”戏曲头盔随中国戏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龙...
龙海非遗|紫泥北岸篮编制技艺
紫泥北岸篮编制技艺—保护单位:龙海区紫泥镇西良村北岸社紫泥北岸篮编制技艺于2010年列入漳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张小清是该项目漳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摄影:吴沪生北岸篮是龙海区紫泥镇西良村北岸社著名的手工业佳品。明末清初北岸社农民于农闲之时,栽竹于港边护岸,遂成民俗。后来北岸社以竹器手工为副业,编制的簸箕为劳动工具,编制的篮子供人盛物,特别是编制的篮子工艺越来越精湛,产品...
漳州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