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非遗|闽台抢孤习俗

2023-10-18



闽台抢孤习俗

保护单位:龙海闽南抢孤习俗文化交流协会


图片


闽台抢孤习俗于2017年列入福建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闽台抢孤习俗”所在地漳州市龙海区隆教畲族乡红星村大社自然村。

抢孤在明、清期间就广泛流传。自明朝初年先祖举办王醮仪式抢孤活动以来,传承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泉州府志 风俗》、 清道光《厦门志 岁时》及《漳浦县志 民俗》都有抢孤的记载。此习俗目前在闽南地区传承和保留比较完整的,只有龙海隆教畲族乡红星村大杜自然村。随着闽南人渡海入垦台湾,抢孤习俗也同时流传到台湾宜兰县头城镇和屏东县恒春镇,一直延续至今。


图片


大社抢孤活动首先要搭建“孤棚”,用6根大杉木搭建起12米高、铺有35平方米的高台,孤棚顶堆满各地信众敬献的祭孤品。报名参加抢孤的勇士,不借助外力攀爬上孤棚顶,胜者获得棚顶上祭品及奖金,而菜饭则丢给棚下的民众,抢去喂养禽畜。


图片

抢孤开始,2人分别迅速爬上两根孤柱,攀爬孤柱不但要有力气、胆识,还要有智慧和技巧。有的双手紧抱木柱,双脚盘柱顶力“熊猫式”攀爬;有的双手一左一右抓柱,双脚轻盈“猴走式”弓身攀爬。


图片


上孤棚是最具挑战和惊险的环节,身躯要倒挂横移,两脚悬空,再凌空上翻,或吊升翻爬上孤棚,稍有不慎或体力不支者,掉落而失败。若一人掉下来,另一人又续上,直到有人抢先登上孤棚顶即为胜者,抢孤竞赛结束。参加抢孤者有几十人,来自漳州、厦门、泉州等县市的观众有成千上万。


图片


抢孤既是神庆活动,又是民间体育竞技,能考验参赛者的体能、胆识、耐力、技巧等,表达勇于拼搏、爱拼才会赢的大无畏精神。


图片

闽台抢孤习俗同源,近年来,两岸多次组团互访,参加对方的抢孤竞赛和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两岸抢孤民俗活动的传承与合作。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栏目在大社村录制抢孤习俗专题节目及CCTV-7央视春晚作外景节目录制,向全国播出;《福建日报》、《厦门日报》、《闽南日报》、《台海杂志》等报刊进行追踪报导和宣传,让人们更多地了解闽台抢孤习俗的魅力。


图片

摄影:简银蕉





阅读12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