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屋顶”到“案头”——诏安剪瓷雕的时尚表达

2025-03-07

剪瓷雕作品展示 饶超毅 摄


沈锡仁挑选创作所需的瓷器部件 沈昊鹏 摄


诏安第二实验小学的学生体验非遗剪瓷雕 饶超毅 摄


沈锡仁创作的剪瓷雕作品《北宋名将“焦赞”》获第五届福建省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大赛金奖 沈昊鹏 摄


诏安县剪瓷雕沈氏艺圃文德祖祠文化艺术馆 沈昊鹏 摄


剪瓷雕脸谱 饶超毅 摄


水仙花新图案设计 饶超毅 摄


剪切瓷片形状 饶超毅 摄


在闽南红砖古厝的飞檐翘角间,一抹历经百年风雨仍明艳如初的色彩正讲述着匠心传承的故事。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诏安剪瓷雕以“碎瓷成画”的绝技,将残缺之美化作永恒艺术,而今更以创新姿态走进现代生活。


从诏安现存的古建筑可见,宋元的建筑就有剪瓷雕技艺存在,到了明代,该项技艺开始盛行。如今的匠人们传承古法,选取釉色明艳的瓷器碎片或利用残损彩瓷,经过剪切瓷片、骨架制作、图案设计、干燥与固化、上光与保护等一道道工艺,将各种形状、大小的瓷片化作灵动的花鸟瑞兽、传奇人物,造型生动、立体感强,历经风雨仍葆斑斓本色。


这种“化残缺为神奇”的智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从“屋顶”到“墙上”“桌上”“手中”……近年来,诏安剪瓷雕传承人沈锡仁不断突破建筑装饰的固有边界,将剪瓷雕技艺凝练成案头摆件、墙壁挂饰等雅致手工艺品,龙文区梧桥广场大型现代剪瓷雕景观墙、漳州古城时尚餐厅剪瓷雕展示窗都体现了其不断探索剪瓷雕运用新场景的构思。去年,在第五届福建省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大赛中,沈锡仁的作品《北宋名将“焦赞”》获得金奖,他把屋脊的人物戏出搬到台面,让人们感受到剪瓷雕的质感和神韵。


沈锡仁研发的剪瓷雕手工“材料包”更是别出心裁,配备基础原料、简易工具,让使用者随时随地可以体验剪瓷雕的乐趣,在亲手敲、剪、拼、贴中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不仅拓宽了技艺传习路径,更实现了非遗文化从庙堂之高到烟火人间的轻盈转身。


在诏安第二实验小学的课堂里,沈锡仁正在指导小学生进行剪瓷雕创作,瓷片拼就的“四时花卉”栩栩如生,古老技艺与青春力量正在这里续写新的传奇。“碎瓷本无意,匠心使其生。”剪瓷雕技艺成了流动的文化血脉,而非凝固的历史标本。

阅读1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