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百年时空,探秘华安东溪窑

2025-02-26

华安东溪窑的窑业成就(一)


白釉米色器


华安东溪窑址遗迹遗物分布范围约10平方公里,规模宏大,生产年代基本在明清延及民国时期,近五百年之久。产品品类丰富,形制纹饰繁多,基本可划分为白釉米色器、青花器和其他品种三大类型。


白釉米色器,产品胎体呈现灰白、浅灰、淡黄、灰褐、黄褐诸色,瓷土淘洗提炼加工不是很精细,胎体呈少量细砂等杂质或有微小孔隙。年代较早者烧成火候较高质地坚硬厚实,年代较晚者烧成火候较低质地相对粗疏轻薄。器表釉水呈色以米黄色常见,并普通呈现开片冰裂纹现象,是该窑代表性的标准釉色,还有闪青、泛褐之层次变化,以瓷化程度较高敲击发声清脆、釉面莹亮者为上品。由于窑址采集批量标本与传世“漳窑”器物形制作风相一致,华安东溪窑址即漳窑所在,目前学术界已成倾向性共识。


图片



图片


关于漳窑的历史文献记载,见于晚清学者郭柏苍撰写的《闽产录异》一书,该书卷一货属条云:“漳窑,出漳州。明中叶,始制白釉米色器。旧漳琢器虽不及德化,然犹可玩。惟退火处略黝;越数年,黝处又复洁净。近制者,釉水、胎地俱松。”这个记录告诉后人几点信息:


一是漳窑瓷器出自漳州某地,其烧造年代始于明中叶,至晚清时期窑火未歇。


二是漳窑瓷器呈白釉米黄色,釉面开冰裂纹,釉层可呈现暗色白色之变化,其质量逊于同时代的德化白瓷,但釉水独具特色,为陈供雅玩之器。三是在漳窑历史发展过程中,晚清以前品质较好,晚清时期质量衰退、胎釉俱粗疏矣。郭柏苍的这个记载,成为漳窑瓷器鉴定的主要根据之一。


根据窑址标本与传世瓷器的分析研究,漳窑瓷器的功用形式大体可划分为三个基本类型。


其一,人物塑像类艺术品,主要是佛道等神仙人物,如观音、释迦牟尼、弥勒、魁星、寿星等。


图片




其二,陈设供器、文房雅玩类的艺术品,常见炉、瓶、花觚、笔筒、笔洗、砚台、笔架、印泥盒、笔洗、水注、水盂、砚滴、烛台、香插、绣墩、花盆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其三,饮食生活类器皿,如碗、盘、碟、杯、盏、匙、罐、壶、粿印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其工艺技法,人物雕像类一般有制模为范、压坯成型、整合修粘、表面雕刻与推光等流程。整个雕塑制作工艺,从主体造型设计、表情刻划、衣服处理到局部装饰的完成,都可体现出工匠的功力和技巧,以及对作品艺术处理的理解程度和文化素养的造诣程度,反映了漳窑瓷器的艺术成就。


陈设文房类器具,采用模制、轮制和手工捏制等工艺,常见仿效商周古铜器的造型和动物、植物的象生器形,按照造型的主体又进行局部装饰,采用了模印、堆贴、堆塑、刻划、雕镂等技法。主题纹样有饕餮纹、兽面纹、夔龙纹、凤凰纹、蟠虺纹、窃曲纹、螭龙纹、牡丹、梅花、杂宝等。辅助纹样有连续回纹、云雷纹、蕉叶纹、圈点纹、如意云纹、莲瓣纹、竹节纹、弦纹等,作为地纹或边饰,器耳、器足等附加部件,亦采取模印或模压或捏制成器后与器身拼接,使之浑然一体。


图片


日用生活的饮食器皿,一般作做工捏坯、轮制成型或模压成型,素面居多。


在人物雕塑与器物造型及装饰技法上,漳窑瓷器与同时代的德化白瓷较多地具有雷同或相似的作风。德化白瓷用料白度高、可塑性强,具有象牙白、奶油白、猪油白、葱根白、孩儿红等细腻湿润的质感效果,加以非凡的形体设计和制作装饰,整体上显示出一种雍容华贵气质和高雅的艺术风采,享有“中国白”、“东方艺术明珠”的盛誉。漳窑瓷器采用本地产瓷土和釉药配方,胎釉质量与德化白瓷望其项背。但漳窑工匠因地制宜、因材施艺、扬长避短,也在工艺技法上也下足了功夫。其釉水呈现冰裂的形制风格承袭和追仿宋元哥窑的一路。瓷器釉面开片冰裂是由于瓷器胎釉构造成分热胀冷缩的产生一种变化,本来是一种缺陷或不足。但宋代窑工化腐朽为神奇,开创了这一技法(一说北宋汝窑首创,但作为开片装饰非汝窑专利),使之产生的别具一格的艺术韵味,与宋代文治社会内敛修养的精神境界和审美情趣相融合,以含蓄深邃而又自然变化的美上升为代表中国传统美学内涵的一种艺术。哥窑窑址至今未有发现,成为一个有趣的历史之谜。但河南汝官窑遗址、杭州南宋官窑窑址、浙江龙泉窑遗址屡屡发现出土哥釉类型开片的瓷器,足以证明哥器焕发的艺术魅力。哥窑的胎敲击起来,没有那种悦耳的金属声,而是近似破碎的“噗噗”声,愈是真品声音愈哑。哥窑釉面颜色变化丰富,有奶白、蛋白、米黄。


粉青、灰绿等多种。釉面开有形态各异的纹路,如梅花纹、网状纹、细碎图一 明 漳窑鼎式炉纹等,黑色纹样按颜色划分有黑蓝、浅黄、鳝血等。


图片


漳窑瓷器虽追仿哥窑一路,却并非刻意完全照搬哥窑模式,而是遵循地方自然生态讲求自身特色,所以并无出现哥窑的“紫口铁足”胎釉典型特征,亦少量呈现哥窑的“金丝铁线”特殊装饰。漳窑采取地方瓷土为坯胎,采用白釉配方,在阶级窑炉中焙烧,一般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1200℃,在同时代窑场属于偏低的,其釉层纹理少见大开片,多见细密、细碎等随形冰裂纹,深浅随意。随着气候冷暖湿干变化,又呈现暗白现象,这又是其他窑口瓷器所没有的。漳窑瓷器以胎釉为本质,通过造型设计而透露的,是一种浓郁的乡土气息,但又不失古典雅致的风格,雅俗共赏,这正是传世漳窑瓷器被人们视为艺术品珍藏的原因,完全是缘起于其蕴含丰富的文化意绪。

阅读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