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头盔制作技艺
—
保护单位:龙海市榜山神品工艺加工场
戏曲头盔制作技艺于2020年列入漳州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戏曲头盔是中国传统戏剧演员扮演人物时头部所戴道具。明代曲学家王骥德之《曲律·论部色第三十七》载:“尝见元剧本,有于卷首列所用部色名目,并署其冠服、器械,曰某人冠某冠、服某衣、执某器,最详。然其所谓冠服、器械名色,今皆不可复识矣。”戏曲头盔随中国戏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龙海戏曲头盔制作技艺至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戏曲头盔纯手工制作,基本工序有:1、打袼褙, 俗称裱褙,用纸裱糊成的厚纸板的过程。2、绘图案,根据不同人物、角色的盔头,设计各式盔头图案。3、镞花纹,俗称刻花纹,就是将事先准备好的样板图案,贴在袼褙上用镞刀刻下来的过程。4、掐铁丝,将镂空的花纹边缘用铁丝贴齐。5、加窗纱。6、贴里子7、上底胶,在正面纸板上刷上水胶底漆。8、沥粉。9、贴箔,将金箔或银箔黏在袼褙硬胎上做底色。10、点绸。11、承装,装上绒球、珠须、花朵等,形成一个完整的头盔作品。
戏曲头盔是历史人物形象地位、人物属性、性格表情的舞台展现,戏曲头盔制作是民间传统工艺,制作技艺考究精细,它集实用、环保、艺术、审美、观赏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对展示人物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