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龙眼
《火田青枣》张超 摄
据农业专家研究,火田镇地质结构主要为火山岩,土壤性质以灰红泥沙土为主,土层深厚,加之当地年均降水量和日照时长充足,环境条件十分适合青枣生长。早年,相中青枣速生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特性,火田镇因势利导大规模推广青枣种植,主栽种品种为翠蜜、贵妃枣,种植基地遍布水头、莆中、后埔等22个村(社区)。自然因素造就优秀品质,火田青枣口感脆甜可口、果实营养丰富,含有11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素有“维生素丸”和“热带小苹果”的美誉.
眼下正是火田生姜的成熟采收期,它富含水分,纤维少,质地脆嫩,汁多渣少,辛味淡,品质优良。
民间广为流传一句俗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健康”,生姜性温,能有效地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泻、呕吐等,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吐、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之功效。生姜在云霄民间百姓日常饮食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通常是民众煮鱼、炖鸭必加的佐料,其去腥、提鲜的作用显著。子姜炒肉是人们喜好的佳肴,子姜制作的酱姜更是早餐小菜的首选之一,红糖姜水是百姓传统的祛寒扶正的饮品,云霄妇女坐月子,饮食几乎是天天不离姜。
菠萝在闽南语中又被唤为“旺来”。凭着谐音好寓意、外观金灿灿等特点,云霄火田菠萝始终是省内外消费者的“心头好”。这一销量持续走高的“吉祥果”不仅具有高颜值,营养价值也相当丰富,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小便的功效,可一定程度缓解身热烦渴、腹中痞闷、消化不良等症状。
据《云霄名特产志》载,云霄县菠萝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明清,主要分布在火田、马铺、下河等乡镇。20世纪60年代起,云霄水果种植迎来较大发展,现有菠萝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彼时,因光照充足、土壤有机质丰富等先天优势,火田镇菠萝种植面积一跃成为全县之最。其中,高田村凤竹自然村所产的“火田菠萝”,以其肉脆、汁多、味香、食后无渣等特色在十里八乡最享盛名。
爱茶的你
用一段时光静待一壶水开
听水声咕噜作响
看茶叶在沸水中翻滚几个回合
茶叶的香气
伴着热气氤氲开来
满室盈香
茶水入腹
暖意涌向全身
口中剩下甘甜的回味
一壶水
一杯茶
将自己从忙碌的日子里短暂的解放出来
静静品味火田大茂山茶的魅力
走进白石茶的故事里......
白石村坐落于海拔1080米的大帽山,是云霄海拔最高的村。大帽山常年云雾缭绕,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福建迄今为止的最大的野生茶树群落,这是一座宝贵的茶树种质资源库,也为白石产茶的悠久历史提供了鲜活的证据。这里出产的大茂山茶外形呈青蜓头状,汤色金黄,有兰花味,耐冲泡,饮之水软滑嫩,入喉先苦后甘,颊齿留香,经久不散。凭借着独特的口感、优良的品质,大茂山茶深受市场赞誉和欢迎,茶产业经济效益逐步凸显。
“金”字好彩头、“柑”音寓吉祥。云霄种植火田金柑历史悠久,据《云霄厅》记载:“今浦中称柑者别有数种,俱出云霄”今各乡镇皆有种植。其中,尤以白石村因高海拔、温差大、水质好、富硒土壤的水土环境,最适宜火田金柑生长,其产出的金柑果型圆正、色泽鲜艳,食用时果肉脆嫩化渣,味道芳香甘美,食后有香甜浓密之感。同时,它还具有人体组织不可缺少的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经常食用可主治胸热烦躁,口中干渴或酒毒烦热等病症。
近年来,通过改良技术、优化品种、全配套等举措,火田金柑的“名号”越叫越响亮,深受消费者青睐。瞄准金柑种植产业的发展潜力,火田镇大力推行“农业+旅游”、“农业+品牌”;一方面,投建白石古茶树群落观光园,开辟生态游路线聚名气、引人气,另一方面,为申请注册“火田金柑”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深山好果子提价。小小“金柑果”,甜了一个村。目前,火田金柑种植面积有2200多亩,亩均产量1500公斤以上,年产值约1480万元,外地客商驱车到田间地头收购,收购价格稳定,畅销广东、汕头等地。
美酒配佳肴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
满桌可口菜肴
怎能少的了一坛好酒呢
在风景如画的大帽山
金樱果向阳而生
孕育了远近闻名的“火田金樱酒”
浓浓匠心酒香魂
今晚
让我们一同品味这“酒中之王”之香醇吧
火田金樱酒是云霄县家喻户晓的一种家酿美酒,以高山优质金樱子果为原料,经过去除毛刺,洗净晒干,使用当地家酿的白米酒浸泡发酵,加入适量白石老酒(甜糯米酒)酿制而成。它具有益气生血、补肾固精的作用,特别是对防暑、止泻有奇特功效,是一种优质的保健果酒。
岳坑大蒜,尤其以岳坑村的“楼仔顶”和“岩仔”两个自然村所产的白蒜为佳,因具有蒜茎粗壮,蒜白绵长,蒜叶如兰,蒜香浓郁等特点而深受欢迎。岳坑大蒜是家常菜最百搭的食材之一,既可生食,也可熟食,生食香辣可口、开胃提神,熟食荤、素、米、面等煮食物皆可入伴。作为蘸酱,既可盐渍,也可醋浸,肉食中加入少量蒜末有去腥增香的作用,与其他大白蒜相比,其入口更加柔软新鲜、蒜香适口。
西林漳州故城遗址→菜埔堡→溪口古民居→火田军陂→陈政故居→白石村→佳园温泉
唐高宗总章二年,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军入闽平乱,镇疆屯垦,传播文教,和融民族。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奏请建置漳州于漳江之滨,辖漳浦、怀恩两县,西林村即为漳州故城遗址。直至开元四年(716年)迁址漳浦李澳川,西林作为漳州郡治达30年之久,是漳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宋元至元年(1269年),元总管同知陈君用曾驻军西林重修。清初,郑成功部将蔡禄于此拆故城建私寨。古城东临漳江,周长3000米,夯土为墙,设4城门。现残存水阁古城、水门残迹、军营山、古渡口、点将台、炮台山、军营巷、衙署、粮仓、盐馆等遗址。五通庙、张氏家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火田军陂
火田军陂又称“圣王陂”,位于火田镇竹树潭村火田溪中游,为漳江中上游支流,系开漳将士屯垦时所建筑坝拦水水利工程,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唐总章至仪凤年间(668~679年)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军入闽,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带到闽南,对该地区开发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开漳将士们带民众耕种屯田,开发经济,兴建水利工程。军陂于清代重修,现存堰坝块石垒砌,石灰勾缝。水坝高5米,断面成梯形,底宽4米,上面宽2米,原长约120米。现存两岸各一段及江心堤坎一节,共约30米。后人利用原渠道筑坝6处,水渠依山蜿蜒开凿,总长约4公里,受益1000余亩良田。渠畔尚存清咸丰八年(1858年)“圣王陂”碑刻2方。
陈政故居
唐归德将军陈政故居位于云霄县火田镇火田村,占地面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4平方米,悬山体建筑风格。明天启六年(1462年)后人为纪念陈元光开发火田丰功伟绩而建,主祀陈元光及夫人、配祀李伯瑶、马仁将军。旧庙联云“平潮寇屯火田千载馨秀垂志乘,袭玉铃治漳土五乡荔荐耀清时”。嵌碑1方,记载军陂建设始末,以及地方官调处灌溉与航运矛盾案由,足见“民以农为本”之重。
白石村
白石村位于云霄县火田镇北部,坐落在海拔1080米的大帽山腰,与平和、漳浦交界,共有白石、店仔、东坛、安缸、横山、厘坪等6个自然村。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云蒸霞蔚,宛如仙境;这里历史深厚,有宋城遗址、高东溪讲学遗址,半月楼、土楼等古民居群落。白石村素有“五老”之说--老树、老茶、老厝、老人、老酒。沿着白石村的“最美景观路”圆白线盘旋而上,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一眼千年;数百年长成的古重阳木森林更是天然绿色氧吧,古茶树观光园风光旖旎,浓郁的大自然气息扑面而来。
佳园温泉